重要新闻

信息预告

电子校报

当前位置:365体育官网 > 信息阅读

林学院:立足生态 服务地方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10-26

贵大新闻网讯  今年暑假,我校林学院开展了“探寻农村三变,助力产业扶贫”实践活动,学院研究生实践队来到贵州省盘州市保田镇鲁楚坡村,通过调查走访宣传,使村民对当地正在开展的主要扶贫产业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活动只是林学院开展的多项生态扶贫项目及实践活动之一。

林学院深入生态扶贫第一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致力于实现“绿水青山生态美、金山银山百姓富”,把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阵地,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技术支持等形式推动贵州山地农业、山地林业的发展,林业资源的开发。做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帮助百姓致富,助推生态贵州、绿色贵州、多彩贵州的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育绿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林学院生态服务地方工作始终坚持以教育扶贫催生产业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变扶贫工作的“输血”机制为“造血”功能的培养。

近年来,林学院选派有经验的专家杨瑞博士到水城野钟乡挂职科技副乡长、于存博士到息烽科技园区副职、王永波到龙里谷脚镇科技副镇长两年,并先后派出专家学者教师40人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举办专题培训班10期,以特色产业人才、林业局和乡镇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为主体培养了一批带领发展的领头雁;研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组织专家编写发放农户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术手册200份,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际操作培训和技术讲解10场次,培训人员500人次。

粟海军副教授主持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贵州区地理单元调查,构建了全省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成为评估全省自然生态建设成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大数据库。我校林学院通过大量细致、艰苦、繁杂的摸实情、查家底的基础工作,为我省生态扶贫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能用的数据材料,为全省生态扶贫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以扶贫项目为依托,助推绿色产业的发展

林学院将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地方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以扶贫项目为依托协助开展了多项绿色扶贫项目。据报道,林学院院长丁贵杰率团队针对马尾松大径材和高产脂林定向选育、高效栽培及马尾松能否连栽等亟待解决问题,攻克了一系列制约马尾松人工林发展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其成果在贵州、广西、湖南、福建、重庆等省(市、自治区)马尾松主产区160多个县市推广20.1万公顷,生产力比同等条件林分提高20%以上,1个轮伐期新增产值46亿元,节约劳力和生产资料投入折价5622万元。

学院教授周运超在贵州普定进行的扶贫工作中,针对喀斯特石漠化的特殊性,提出了山地-立体-综合-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进行以坡地种植果树、果树下进行种草(牧草)养殖(养鸡)、所产生的废弃有机物(桔杆、鸡粪、生活废弃物)发酵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进行食用菌生产、之后的剩余物作为有机肥料施入果园、农地,形成综合、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目前项目在普定县推广了2个点,种植果树(桃树)110000株,牧草种植面积40亩,养殖肉鸡3批次,规模达20000羽,仅只养殖肉鸡10000羽为例,扣除养殖成本,净利润达到50万。同时,在平地开展高效农产品种植,去年秋季试种大蒜15亩,扣除成本实现净利润8万元。由11人组成的合作社,仅1个批次10000羽肉鸡养殖3个月人均实现约5万元净收入。

王德炉教授在惠水县和平镇水泡冲1800亩范围内推广“喀斯特石漠化林草牧综合防治技术,通过综合治理,植被恢复速度快,水土流失明显减少,通过种植牧草、养殖肉牛、生态养禽和发展经果林,帮助农户增收,效果明显。在麻江县宣威镇翁郎村,通过推广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可提早1-2年进入结实,产量比农户种植提高10-15%,果实品质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明显。